1、利用好庞大的用户基础及线下渠道规模。一方面这意味着大数据及可观的盈利前景;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线下渠道规模,运营商应充分发挥线下渠道的作用,能为发展及推广O2O服务提供强大支持。
虽然国内运营商在支付、社交应用等领域均有涉足,但发展却不尽人意。路径一与路径二均需要长时间的布局和大量资源的投入,而面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对手,在支付、社交等领域屡屡受挫的情况下,相当一段时间内是难以形成规模和竞争力的,因此唯有把重心放在业务创新上,渗透到具体的消费场景中,以有特色的业务直接引流,实现快速切入。
选择了合适的发展路径,那么在资源投入方面运营商是该选择轻模式还是重模式呢?
业内根据资源成本投入的多少及业务部门的体量大小等参数大致将O2O服务划分为了两种模式,即轻模式和重模式。
轻模式:即相对投入较少或体量较小的业务模式,国内许多电商、互联网手机厂商即属于此类,如小米、魅族等,其轻在于营销(主要通过口碑传播、粉丝效应而少地推面销)、在于销售(主要通过线上销售,实体店较少)、在于供应(硬件生产外包)等。此种模式虽不需要过多的资源和人员投入,但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成本,而是在于体现效益。
重模式:重模式相对于轻模式,相对轻模式投入资源多,业务部门体量较大;国内多数提供快递服务的公司是典型代表,如顺丰、京东等,其特定是需要大量人力作为支撑,管理更加复杂,人员教育以及其他成本较高,重模式重于核心优势的体现,能够展现服务的深度。
对于目前国内运营商而言,现阶段主要面临两个难题,一方面缺乏相关经验,另一方面,由于作为国企,其投资行为受到严格管控,因此考虑到成本和风险,以轻模式来进行线下业务的加载是当下的较优选择。
(三)转变现有观念
转型不仅仅是业务的转型,它也应当伴随着理念的转变,未来运营商应当要关注以下几点:
1、提高平台的整合能力
未来运营商需要在产业链中扮演多种角色,需把握好平台、商家、用户三个环节,需提高将商户转化至合作伙伴的能力;将自有或合作伙伴的产品和业务进行对接的能力;充分整合和发挥自身技术优势(如云计算、大数据)的能力。
2、瞄准刚需
用一个新的模式去满足已有的需求而不轻易试图为用户创造需求,要把握用户痛点,从打电话叫外卖到网上外卖平台订购,提高了效率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,这就是成功的解决方案。而类似于厨师上门、上门蹭饭等模式通常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,培养和维系用户的成本较高,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,往往难以迅速推广形成规模。
3、回归服务
不同于运营商的传统业务,生活服务类业务去打价格战、提供高补贴的策略对于转换和提升用户粘度的作用有限。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,消费观念也有向理性化转变的趋势,因此运营商提供服务的质量和对自身口碑的维护变得日益重要。
三、线下服务展望
围绕服务和成本两个要点,以场景渗透和轻模式为原则,为了体现运营商云技术、大数据等优势,我们可以以印务服务为例大致构建出如下蓝本:

O2O印务平台所针对的痛点为:当用户出现打印需求,周围找不到打印店,或者移动设备无数据线,资料转存麻烦的时候,使用印务平台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。用户可打开手机APP进行定位,选择就近的打印店即可远程下单、打印、自取,免去寻找打印店、资料转存的过程,节约时间成本,还能避免有线连接造成病毒感染,保障设备安全。此外,基于云及大数据的应用,平台还可以为用户及伙伴提供云储存、云计算、精准推送等服务,通过有偿共享的机制来建立互惠互利的用户生态。
转型初期,运营商需充分利用优势资源,并尽量减少投入风险,而以上的印务服务可谓是很好的考量。原因是首先它不需过多的投入,运营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线下渠道资源,而购置打印机事实上并不需要过多的成本;其次,业务操作简单,业务人员教育成本低;再次,发挥了自身的云和大数据技术优势,为共享用户的文件资料、碎片信息的重新整合以及对需求用户的精准推送提供了保障,技术与业务契合度较高,既体现了轻模式的理念(成本低,加载容易),又把握住了用户的刚性需求(打印需求场景)。同时未来还可与其他新兴、传统业务形成联动,向重模式过渡。
当然,以上的例子仅作为参考,但无论运营商如何转型,成败的关键都在于能否根据市场规律寻求最佳的模式,而随着线下市场潜力的突显,运营商应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,抓住发展的机遇。
l 版权声明:任何个人及媒体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赛立信竞争情报网http://www.sinoci.com.cn,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inoci.com.cn/?thread-20934-1.html。应署明作者单位及姓名。引用本文部分内容时请署明作者单位及姓名(最好有文章标题),引用本文数据资料时请注明数据表格引用自赛立信通信研究部。
l 【欢迎与赛立信通信研究部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。赛立信研究集团旗下,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通信研究部,为通信行业客户建立常态化竞争情报监测机制拥有丰富的经营,提供的研究服务包括周报(反映竞争对手市场动态为主)、月报(反映竞争对手经营情况和竞争形势)、季报(研判竞争对手下一阶段部署)、专题报告(研究当前热点工作)等。为通信运营商制定和灵活调整市场营销策略、竞争战略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。文章联系:E-mail:
2427205941@qq.com;电话:020-22263536。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市政中环大厦17楼。更多竞争情报文章,请登录赛立信竞争情报网:
http://www.sinoci.com.cn】